文旅部名录公布!我市入选数全省最多!
近日,文化和旅游部艺术司公布《优秀传统戏曲折子戏复排计划名录》,由福建省文化和旅游厅组织推荐的19个折子戏入选(其中,来自泉州的有7个),涉及12个地方剧种、16家院团,入选数量仅次于安徽、山西(20个)。
优秀传统戏曲折子戏复排计划是文化和旅游部为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文化思想,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文艺工作的重要论述特别是文化传承发展座谈会上的重要讲话精神,坚持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挖掘推出更多承载优秀传统文化的戏曲折子戏的重要举措,计划在2023年至2025年实施。
福建作为戏曲大省,戏曲资源蕴存深厚传承久远,现有23个活态地方戏曲剧种,其中本土剧种18个,此次入选的12个剧种包括闽剧、莆仙戏、梨园戏、高甲戏、梅林戏、北路戏、闽西汉剧、打城戏、四平戏、平讲戏、南平南词戏和三角戏。这些剧种是福建独特地域文化的精华,也是中华民族优秀文化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中莆仙戏、梨园戏作为我国现存最古老的戏曲剧种,被称为“宋元南戏活化石”,在艺术和史学研究方面具有很高的价值。此次入选优秀传统戏曲折子戏复排计划,将有力推动福建进一步弘扬戏曲艺术本体,传承地方剧种艺术精粹,培育戏曲骨干人才,建立良好的戏曲传承机制,厚植戏曲创作优良传统,做好戏曲保护、传承、传播、发展“四篇文章”,促进福建戏曲艺术高质量传承发展,加快建设更高水平文化强省。
泉州入选折子戏简介
莆仙戏《三鞭回两锏》、梨园戏《赠绣篋》
闽剧《百蝶香柴扇·三杯酒》、高甲戏《骑驴探亲》
1.高甲戏《骑驴探亲》(晋江市高甲柯派表演中心)。是一出以女丑表演著称的小戏,是柯贤溪先生丑角艺术表演生涯最具代表性的作品,展示“女丑坐场”“梳妆”“跑驴”等柯派女丑的表演精髓,还有破衫丑、夫人丑的精彩表演。
2.打城戏《李世民游地府·火判》(泉州市打城戏传承中心)。选自《李世民游地府》。剧中所保留的“弄钹”“跳桌”“撒火彩”“吐火”等打城戏独特法事杂技传统特技表演,仍然保持古老宗教剧种古朴风味,具有一定文化价值和艺术感染力,也是一台不可多得的精彩武戏。
3.梨园戏《朱文·赠绣箧》(福建省梨园戏传承中心)。《朱文》是明代《永乐大典》中明确记载的“宋元遗篇,海内孤本”,海内外均已失传,唯有在梨园戏中流传,并在20世纪50年代发现真本,该剧是梨园戏作为“宋元南戏活化石”的重要见证。《赠绣箧》虽为生旦爱情戏,与小梨园流派生旦戏缠绵细腻的风格有所不同,赋予了梨园戏生旦行当表演丰富而突出的艺术风貌。该折子中的女主人公“一粒金”,属于梨园戏特有的旦角行当“二架旦”,表演难度大,人物塑造空间深,极大地拓展和丰富了梨园戏旦角表演艺术的内涵。
4.高甲戏《送水饭》(安溪县高甲戏艺术保护传承中心)。讲述宋江被擒,发配江州,民女春琴受梁山好汉之托,进城中打探消息。戏中傀儡丑与俏花旦相互配合,情节诙谐幽默,妙趣横生。剧中说、唱、做、打结合了掌中木偶、提线木偶的表演形态,展示高甲戏傀儡丑、丑旦的独特表演技艺。
5.梨园戏《玉真行》(民营院团泉州市艺华戏韵文化有限公司)。梨园戏小梨园流派传统剧目《高文举》之一折。本折戏唱做俱佳,一句曲一步科,将梨园戏的唱腔和旦科完美结合,以歌舞演故事,气韵生动,有独特的造型美和韵律美,极具舞台美感。在《玉真行》这折独脚戏的表演中,舞台上空无一物,一把木制雨伞和一个包袱作为随身道具,运用梨园戏“十八步科母”,通过唱腔和身段的表演,构成流畅的舞姿。
6.梨园戏《陈三·大闷》(福建省梨园戏传承中心)。出自梨园戏小梨园流派传统大戏《陈三》,该折是近一个小时的独角戏,一个人在舞台上演唱四首名曲,做功细腻精致,曲辞典雅缠绵,堪称梨园戏旦行独角戏的巅峰之作。该剧在文辞、音乐、唱腔、程式等方面,都达到梨园戏剧种最综合性的最高难度与水平,是擅长旦角表演的梨园戏的一个艺术高峰。
7.高甲戏《许仙谢医》(泉州市高甲戏传承中心)。取材于《白蛇传》,1960年王冬青根据《许仙说谢》改编。讲述许仙受法海之骗与妻子白素贞分离后得病,幸得郎中徐乾为其诊治并从中说和,使得夫妻尽释前嫌,重归于好,并双双感谢徐乾大德的故事。戏中徐乾虽以长衫丑应工,白素贞的闺门旦及小青的小旦也突破原有的行当表演程式,吸收花旦泼辣的表演手法,1961年由泉州市高甲戏剧团上演改良版《白蛇传》,次年曾赴京演出,剧本在《剧本》月刊上发表。1982年赴香港演出,亦受欢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