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春概况
【永春由来】
“四时多燠”(气候素有“万紫千红花不谢,冬暖夏凉四序春”美誉),故称永春。
【桃源由来】
“众水会于桃溪一源”,故名桃源。
自然地理
【地理位置】 永春县地处福建省东南部、晋江东溪上游,东邻仙游县,南接南安市、安溪县,西连漳平市,北与德化、大田县毗邻,介于北纬25°13'15"~25°33'45"、东经117°41'55"~118°31'9"之间。全县总面积1456.87平方千米。县人民政府驻地桃城镇衙口街1号,距泉州市区70千米。
【地形地貌】 永春县属福建省内陆山区县。以蓬壶镇马跳为界,分为东西部。地势由西北向东南倾斜。西北部,戴云山脉的主体部分延伸入境,群山叠峰,裂谷纵横,最高海拔1366米(呈祥乡雪山);北部,德化县、大田县交界线上横贯彻一条东西走向的脊线,是闽江、晋江水系的分水岭;东部地势呈阶梯状,海拔降至200米左右,形成以县城为中心的山前盆地,最低海拔83米(东关镇东关村)。此外,主要水系流经蓬壶、达埔、岵山、湖洋等山间小盆地呈串珠状分布。这些盆地是县主要农业耕作区。永春是晋江东溪上游发源地,境内有桃溪、湖洋溪、坑仔口溪、一都溪四大水系。
【气候】 2022年,永春县年平均气温21.2℃,比常年偏高0.4℃;全年≥35℃高温日数达48天,秋季气温异常偏高。年降水量1813.7毫米,比常年偏多51.7毫米,总体正常;出现大雨及以上的日数21天,其中暴雨日数6天。年日照时数1817.9小时,比常年偏多135.5小时,属正常。全年有1个台风“暹芭”影响永春县,与常年相比偏少,影响偏轻。是年永春县强对流活动频繁,出现10次强对流过程、4次暴雨过程,汛期降水强度较强,主要出现在5月、6月和11月。全年发生2次强冷空气(寒潮)过程,分别是2月和12月。年平均风速:1.9米/秒,年最多风向为西北风。年平均相对湿度为77%
【环境质量】 2022年,永春县城区空气质量以优良为主,综合指数为2.13,排名泉州市第二,空气质量优良以上天数为364天,优良率99.7%。全年环境及道路交通声环境质量总体保持较好水平。县域内5条主要流域出境水水质达标率100%, 3个国控、5个省控断面及3条省级考核小流域水质均达到Ⅲ类标准,永春第三自来水厂和2个乡镇饮用水水源地监测断面水质均达到Ⅰ—Ⅲ类水质标准。永春县城昼间区域环境噪声为55.0分贝,昼间区域声环境质量等级为二级水平(较好);县城昼间道路交通噪声为68.4分贝,昼间道路交通噪声强度等级为二级(较好)。
【土地资源】 2022年,永春县土地面积1455.4397平方千米。其中农用地131014.74公顷,建设用地11219.55公顷,未利用地3309.68公顷。
【矿产资源】 2022年,永春县发现各类矿产资源30种,其中煤炭保有资源量7696.43万吨,水泥用灰岩资源量3.28亿吨,高岭土资源量908.47万吨,陶瓷土资源量325.8万吨,明矾石资源量31.3万吨,脉石英资源量29.31万吨,铅+锌金属量7.61万吨,矿泉水探明资源量为743立方米/天,地热资源丰富。
【水资源】 2022年,永春县水资源总量18.21亿立方米,水力资源理论蕴藏量17.12万千瓦,其中可供开发量11.9万千瓦。永春县水电开发较早,被誉为“小水电之乡”。至2022年底,全县有水电站120座,其中县属水电站10座,引资水电站3座,国企自备水电站4座,乡村水电站103座,装机204台,装机容量10.63万千瓦。2022年全县水电发电量3亿千瓦时。
2022年,全县总用水量1.89亿立方米,农业用水量最多,为1.31亿立方米(其中农田灌溉用水量为1.07亿立方米,林牧渔畜用水量为0.24亿立方米),占总用水量的69.6%;其次是工业用水量,为0.24亿立方米,占总用水量的12.5%;其次居民生活用水量为0.196亿立方米,占总用水量的10.4%;城镇公共用水量为0.10亿立方米,占总用水量的5.1%;生态与环境补水量为0.05亿立方米,占总用水量的2.4%。用水指标为万元工业增加值用水量为35立方米/万元,农田灌溉用水量为609立方米/亩。
【森林资源】 2022年,永春县林地面积10.56万公顷,森林面积10.25万公顷,森林蓄积714.69万立方米,森林覆盖率69.69%。森林面积中:乔木林面积7.93万公顷,占77.37%;竹林面积0.79万公顷,占7.67%;国家特别规定灌木林面积1.42万公顷,占13.81%;非林地上片林面积0.118万公顷。活立木蓄积738.46万立方米,其中:森林蓄积714.69万立方米,占96.87%;疏林蓄积0.68万立方米,占0.09%;散生木蓄积18.53万立方米,占2.51%;非林地上片林4.55万立方米,占0.62%。天然林面积3.14万公顷,其中:乔木林面积2.50万公顷,占79.58%;竹林面积0.60万公顷,占19.28%;疏林地面积0.01万公顷,占0.2%;灌木林地面积0.03万公顷,占0.89%;封育未成林地面积0.002万公顷,占0.05%。人工林面积7.23万公顷,其中:乔木林面积5.44万公顷,占75.16%;竹林面积0.18万公顷,占2.51%;疏林地面积0.002万公顷,占0.03%;灌木林地面积1.42万公顷,占19.62%;人工造林未成林地面积0.19万公顷,占2.66%。生态公益林面积3.21万公顷,占林地面积的30.3%,均为省级生态公益林地。
【植物资源】 永春属南亚热带向中亚热带过渡的湿润季风气候区,海洋性气候和大陆气候并存。由于东南季候风的影响,雨量充沛,气候温暖湿润,其复杂的地形和丰富的水热资源,使永春成为生物多样性丰富区。全县查清维管束植物193科817属1583种。其中蕨类植物35科58属97种;种子植物158科759属1486种。种子植物中裸子植物10科21属35种;被子植物148科738属1451种。被子植物中双子叶植物129科578属1176种;单子叶植物有19科160属275种。境内分布的国家Ⅰ级保护树种有4种:水松、水杉、银杏、南方红豆杉;国家Ⅱ级保护树种10种:钟萼木、金毛狗、黑桫椤、刺桫椤、大叶榉树、闽楠、花榈木、红豆树、鹅掌楸、福建柏;省级保护树种16种:油杉、青钱柳、沉水樟、红锥、华南桂、细柄半枫荷、红楠、福建悬钩子、绒毛小叶红豆、短柱树参、多毛羊奶子、刨花润楠、福建酸竹、鳞苞锥、乌冈栎、白桂木。
【古树名木资源】 2022年,永春县有古树25科、38属、43种,总株数为749株。其中散生古树346株,古树群5群,403株。其中一级古树23株,二级55株,三级671株。全县千年以上的古树有4株,其中圆柏2株,位于蓬壶镇观山村芹菜庵和桂洋镇文太村宫边;桂花1株,位于石鼓镇桃场社区观音阁;南方红豆杉1株,位于横口乡福中村宫角。
【野生动物资源】 据永春县1998年野生动物资源常规调查和1999年夏季进行的专项调查资料,全县有兽类7目13科26种,其中猎人访问3目3科6种;鸟类13目34科114种,其中猎人访问1目1科1种;两栖类1目5科18种;爬行类2目11科31种,其中猎人访问1目2科2种。国家Ⅰ级重点保护野生动物有豹、穿山甲、大灵猫、小灵猫、金猫、乌雕等6种;国家Ⅱ级重点保护野生动物有蟒、白鹇、红隼、红脚隼、游隼、鹰雕、普通鵟、黑冠鹊隼、赤腹鹰、黑鸢、松雀鹰、雀鹰、草鸮、领角鸮、鹰鸮、虎纹蛙(仅限野外种群)、平胸龟(又称鹰嘴龟,仅限野外种群)等17种;省级重点保护野生动物有棕鼯鼠、黄腹鼬、黄鼬、豪猪、豹猫、画眉、滑鼠蛇、火斑鸠、黑斑蛙、白鹭、大白鹭、眼镜蛇、眼镜王蛇、戴胜、金腰燕、毛脚燕、家燕、小山蛙、戴云湍蛙等19种。
【旅游资源】 永春县古称“桃源”,素有“万紫千红花不谢,冬暖夏凉四序春”的美誉。全县森林覆盖率69.69%,绿化程度达到95%,入选全国首批“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 创建单位,获评福建省首批全域生态旅游示范县。2022年,全县拥有国家4A级景区2个:牛姆林、北溪文苑;国家3A级景区5个:百丈岩、魁星岩、乌髻岩、仙洞普济寺、雪山旅游区;国家2A级景区5个:老醋文创园、余光中文学馆、云河谷景区、中国香都、埔头农业公园;全国农业旅游示范点2个:北溪和仙岭-汤城-观山片区;省级观光工厂3个:永春老醋文创园、彬达文创园、顺德堂老醋食品有限公司;省级生态旅游示范区3个:牛姆林、雪山旅游区、北溪文苑;福建省全域生态旅游小镇2个:五里街镇、岵山镇;福建省“金牌旅游村”4个:大羽村、埔头村、龙水村、东里村;省级乡村旅游特色村26个:大羽村、茂霞村、观山村、东溪村、三岭村、埔头村、南美村、西村村、福东村、福德村、锦龙村、丰山村、吾江村、苏合村、东美村、花石村、龙水村、东里村、新琼村、西昌村、夹际村、山后村、汉口村、紫美村、云峰村、塘溪村。星级酒店1家、旅行社及营业部26家。同时,还有2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纸织画、白鹤拳,7项国家地理标志产品永春芦柑、永春佛手、永春篾香、永春老醋、永春漆篮、永春纸织画、岵山荔枝。
人文历史
【建置沿革】 西周至春秋战国属七闽、闽越地,秦代(公元前221—公元前207年)属闽中郡,汉初属闽越国。汉元鼎五年(公元前112年),废闽越。汉元封元年(公元前110年)徙其民于江淮间,以其地属会稽郡。东汉建安(始于196年)初,属侯官县。三国吴永安三年(260年),置建安郡,增置东安等县,属东安县。西晋太康三年(282年),析建安郡置晋安郡,改东安县为晋安县。南北朝宋泰始四年(468年),改晋安郡为晋平郡。齐(479—502年)复为晋安郡。梁天监(502—519年)中,析晋安郡置南安郡,直至陈(557—589年)均属南安郡。
隋开皇九年(589年),南安郡改为县,以其西北二乡置桃林场,属南安县。唐武德元年(618年)改建安郡为建州,五年(622年),析建州、南安县置丰州,属丰州南安县。唐贞观元年(627年)丰州并入泉州(今福州),属岭南道泉州南安县。唐嗣圣元年(684年),析泉州的南安、莆田、龙溪置武荣州,属岭南道武荣州南安县。唐景云二年(711年),改泉州为闽州,以武荣州为泉州(今泉州),属闽州都督府泉州南安县。至五代后唐长兴三年(932年),均属南安县。
后唐长兴四年(933年),闽王王延钧称帝,升桃林场为桃源县,属泉州。后晋天福三年(938年,闽通文三年),改桃源县为永春县。后汉乾祐二年(949年),南唐升泉州为清源军,直至后周(951—960年),永春均属清源军。宋属福建路泉州。元代,属福建行中书省泉州路。
明洪武元年(1368年),属福建布政使司泉州府。清雍正十二年(1734年),福建总督郝玉麟请准,升永春县为永春州,辖德化、大田二县,直隶福建布政使司。民国2年(1913年),废府、州,仍为永春县,属厦门道。民国16年,废道,设行政督察区,属福建省第四行政督察区。
1949年8月,福建省人民政府成立。9月9日,永春县划属福建省第五行政督察区。1950年3月14日起,属泉州行政督察专员公署。9月18日起,属福建省人民政府晋江地区专员公署。1955年3月12日起,属福建晋江专区。1971年6月17日起,属晋江地区行政公署。1985年6月起,晋江地区改为泉州市(原泉州市改为鲤城区),属福建省泉州市至今。
【人文积淀】 永春是千年古邑,地灵人杰,历史文化底蕴深厚。早在夏商时期就有古闽人在此活动,是中华原始青瓷的发祥地。晋代以后,中原人不断进入永春生息发展。隋开皇九年(589年)置桃林场,后唐长兴四年(933年),桃林场升置桃源县。后晋天福三年(938年)更名为永春县。清雍正十二年(1734年)升格为直隶永春州,辖德化、大田二县。民国二年(1913年),永春废州复县。历代崇文重教,文化兴盛,魁星岩因供奉魁星公而成为重要人文地标。唐大中十一年(857年),盛均中进士,开永春人登科出仕之先河。科举时代,永春先后出过进士92人(其中文状元1人、武探花1人),举人373人。除盛均外,涌现出留从效、林仁肇、柯述、留正、蔡兹、陈知柔、庄夏、颜棫、颜廷榘、黄光升、李开芳、李开藻、庄际昌、林兴珠、周自超、林俊、宋渊源、梁披云、梁灵光、林一心、林俊德、尤扬祖、颜子俊、李铁民、刘抗、余光中等英贤俊彦,流芳青史。其中留从效任南唐清源军节度使、泉南二州观察使,封鄂国公、晋江王,重视海外交通贸易,为泉州港成为海上丝绸之路重要起点做出巨大贡献;林仁肇是南唐名将,任镇海军节度使、南都留守;庄夏官南宋兵部侍郎,封永春县开国男,卒赠少师;留正是南宋丞相,历孝宗、光宗、宁宗三朝,被称为“三朝元老”;颜棫官南宋工部尚书兼吏部尚书,赠少师;黄光升官明朝南京户部尚书、刑部尚书;庄际昌是明代福建唯一连中会元、状元者;林兴珠两次率福建藤牌兵远赴东北参加抗击沙俄侵略者的雅克萨之战,为维护中国主权立下汗马功劳。韩偓、朱熹、李廷机、弘一法师、陈嘉庚等历史名人曾游历永春。永春是“海上丝绸之路”的内陆起点,著名的侨乡,台港澳同胞的主要祖籍地。永春华侨擅长经商,在南洋一带创造“无永不开市”的传奇。永春是著名乡愁诗人余光中的故乡,是两岸乡愁文化的发源地。永春拥有4处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3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保护遗产,7项国家地理标志保护产品,获评“中国香都”“中国红曲醋都”“中国陶瓷之乡”“中国民间文化艺术之乡”“中国芦柑之乡”“中国名茶之乡”等。
【红色永春】 永春县是福建省46个老区县中的重点老区县,2013年被中央党史研究室确认视同原中央苏区范围,纳入《赣闽粤原中央苏区振兴发展规划》,参照执行西部地区政策。在全县22个乡镇中,老区村占90%以上的重点老区乡镇5个、老区村占50%~90%的老区乡镇9个、老区村占10%~50%的老区分布乡镇6个。全县老区村121个,占行政村的51.27%。全县老区人口30多万人,占总人口的54%。永春县早在1927年1月就成立中共永春支部,1928年2月成立中共永春县委,是福建省较早建立党组织的县份。1929年8月,朱德率红四军二、三纵队3000多人进驻永春开展革命活动。土地革命战争时期,永春是安(溪)南(安)永(春)德(化)苏区的策源地和重要组成区域,是中央苏区的有机组成部分,为巩固中央苏区和配合中央红军长征做出重要贡献。在烽火连天的革命战争年代,英雄的永春人民紧跟共产党进行长期、艰苦、英勇的斗争,付出巨大牺牲,在中国革命史上写下光辉的篇章。永春的红色文化资源十分丰富,广泛分布于全县各乡镇。2012年县委党史研究室编纂的《永春县革命遗址通览》一书,收录全县124个革命遗址和2个其它遗址。2021年5月泉州市委党史学习教育领导小组办公室公布46个泉州市党史学习教育参观学习点,其中永春县8处,占第一位。全县有省级党史教育基地2处、市级党史教育基地9处。较有代表性的革命遗址包括朱德红军革命旧址、中共永春一大会址、达埔苏区革命遗址、玉坑革命遗址等。从永春走出去的中共党史名人有梁灵光(著名的新四军抗日儒将、曾任广东省省长)、林一心(曾任国务院侨办副主任、中纪委委员)、陈明(曾任陕西省副省长、全国侨联副主席)、林俊德(少将,全军挂像英模)等。永春有14名县团级革命烈士(张大宣、李文墨、颜步青、李南金、李永康、李世全、吴国清、李剑光、林多奉、李素明、吴亚鲁、林士带、林伯祥、林刚中)。
【著名侨乡】 永春县是著名侨乡。2021年,永春县海外华侨华人116万人,分布世界五大洲49个国家和地区。有印度尼西亚、马来西亚、新加坡、越南、泰国、缅甸等地回国定居的归侨2300多人。海外永春宗亲同乡社团组织116个,遍布世界各地,马六甲永春会馆成立于1800年。全国侨联副主席尤扬祖、颜子俊、李铁民三侨领,吴作栋、郑文尧、郑仓满等都是永春乡亲。旅外乡亲通过各种方式为家乡的建设发展建言献策,慷慨捐赠。许多海外乡亲利用各种优势,回乡投资兴业。
【民族宗教】 2022年,永春县户籍人口中有32个少数民族成份,少数民族人口3803人,2个少数民族村(东关镇南美回族村、金城畲族村),5个少数民族自然角落(一都镇黄沙村水尾角落畲族、坑仔口镇福地村皇古角落畲族、达埔镇新溪村岱山角落畲族、汉口村后溪寨角落回族、吾峰镇吾西村横山角落畲族)。2021年,永春县有佛教、道教、基督教“两会”等3个县级爱国宗教团体,有依法登记颁证的宗教活动场所89处,其中基督教堂会22处,佛教25处,道教42处,信众约2万人。
人口与区划
【人口】 截至2022年12月31日,全县户籍人口总数59.4817万人,其中城镇人口28.3152万人,乡村人口31.1665万人,男性31.7028万人,女性27.7789万人,汉族59.1014万人,少数民族0.3803万人。全县常住人口41.9万人,出生率7.42‰,死亡率8.60‰,自然增长率-1.18‰,城镇化水平为62.05%。
【行政区划】 2022年,永春县辖一都、下洋、坑仔口、玉斗、桂洋、锦斗、苏坑、蓬壶、达埔、吾峰、石鼓、五里街、桃城、东平、东关、岵山、仙夹、湖洋18个镇,横口、呈祥、介福、外山4个乡,共22个乡镇。全县辖209个村,27个社区,共236个村(社区),下设3001个村(居)民小组。
乡镇、村(社区)区划情况如下:
桃城镇辖丰山、洛阳、上沙、姜莲、仑山、外邱、洋上、大坪8个村;桃城、环翠、桃东、桃溪、化龙、德风、留安、榜头、南星、花石、济川、卧龙、长安、张埔14个社区。
下洋镇辖下洋、上姚、曲斗、涂山、新坂、大荣、溪塔、长汀、新村、含春10个村。
蓬壶镇辖八乡、联星、南幢、美林、高峰、高丽、丽里、孔里、壶南、鹏溪、观山、西昌、美中、美山、军兜、壶中、魁都、都溪、汤城、仙岭、魁园、东星22个村。
五里街镇辖大羽、埔头、高垄、吾东、吾边、蒋溪6个村,五里街、仰贤、儒林、西安、华岩5个社区。
岵山镇辖岭头、龙阁、磻溪、塘溪、铺上、铺下、茂霞、和林、南石、文溪、北溪11个村。
湖洋镇辖吾岭、龙山、上坂、溪西、溪东、清白、美莲、桃源、桃美、锦凤、锦龙、湖城、蓬莱、高坪、玉柱、白云、石厝17个村。
一都镇辖光山、龙卿、林山、鲁山、仙友、黄田、仙阳、南阳、黄沙、三岭、美岭、玉三、吴殊、苏合14个村。
坑仔口镇辖玉西、魁斗、诗元、西坪、福地、洋头、杏村、景山8个村。
玉斗镇辖玉斗、玉美、竹溪、凤溪、红山、白珩、新珩、云台、炉地9个村。
锦斗镇辖锦溪、卓湖、洪内、长坑、珍卿、云路6个村。
达埔镇辖新溪、洑溪、光烈、金星、东园、岩峰、汉口、狮峰、洪步、达德、新琼、达中、达理、楚安、建国、蓬莱、前峰、延寿、溪源、乌石、达山21个村。
吾峰镇辖枣岭、吾中、吾西、后垄、择水、吾顶、培民、梅林8个村。
石鼓镇辖吾江、半岭、马峰、凤美、洑江、大卿、东安、卿园8个村,石鼓、社山、桃场、桃星、桃联5个社区。
东平镇辖东山、太山、太平、霞林、冷水、鸿安、文峰、店上、云美9个村。
横口乡辖云贵、福德、姜埕、贵德、福联、福中、环峰、上西坑、下西坑、横坑10个村。
桂洋镇辖桂洋、文太、壶永、岐山、茂春、金沙、库湖、新岭8个村。
呈祥乡辖呈祥、西村、东溪3个村。
苏坑镇辖嵩山、嵩溪、光明、洋坪、嵩安、东坑、熙里7个村。
介福乡辖龙津、紫美、福东3个村。
仙夹镇辖夹际、东里、德田、美寨、龙美、龙水、龙湖、山后8个村。
外山乡辖云峰、墘溪、草洋、福溪4个村。
东关镇辖内碧、南美、金城、山城、东关、溪南、美升、东美、外碧9个村,东华、北硿、龙坑3个社区。
经济社会发展
【经济建设】 2022年,永春县实现地区生产总值543.91亿元,比上年下降2.4%。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28.07亿元,增长4.6%;第二产业增加值325.17亿元,下降4.9%;第三产业增加值190.67亿元,增长0.9%。全年三次产业结构比为5.2︰59.8︰35.0。全年人均地区生产总值129349元。县财政一般公共预算总收入为20.30亿元,比上年增长6.8%;一般公共预算收入13.85亿元,比上年增长9.9%。
【产业发展】 农业提级创优。2022年,永春县实现农业总产值50.15亿元,比上年增长5.2%。全县建设高标准农田1.2万亩,完成粮食播种面积21.7万亩、产量9万吨;打造现代农业“3366”工程,实施重点项目20个,完成投资26.6亿元;发展智慧农业,完成数字农业中心一期建设,创新推出永春农产品IP,永春佛手荣获福建十大农产品区域公用品牌,永春芦柑首次进入美国市场。
工业提质增效。2022年,永春县工业实现增加值295.26亿元,比上年下降5.0%,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下降6.8%。工业园区推进标准化建设,新建标准化厂房18.4万平方米,良瓷智慧制造产业园一期建成投用,智能陶瓷家居、美岭智慧、新型打印材料等产业园区日趋成型。永春县围绕试点园区产业定位,强化政企联合招商,对接产业链上下游配套企业15家,总投资17亿元;推动数字赋能产业升级,良瓷科技和美岭水泥实现全方位数字化生产运营管理,全县33个绿色数字技改项目完成年度投资10.3亿元。
三产提档升级。2022年,永春县建成永商网红城,提升八闽福利网永春特色馆,电商产业快速发展,销售额达39亿元;举办农民丰收节、芦柑品牌文化节、荔枝文化旅游节等节庆活动,持续释放消费潜力,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达189.5亿元。旅游业推行全域“乡村游”,岵山镇入选省“全域生态旅游小镇”,仙夹镇东里村入选省“金牌旅游村”;优化22条研学线路,“北溪文苑—仙夹东里村”获评全国乡村精品旅游线路。
【城乡环境】 统筹兼顾提品质。2022年永春县高标准编制国土空间规划,加快“东拓西进”步伐,城镇化率提高至63%。全县开展城市更新改造,80个城乡提品质项目完成投资49.4亿元;完成留安山东路、桃石路等路网建设,启动建设生活垃圾焚烧发电项目,新改建各类管网352公里;新增城市公园绿地12公顷、口袋公园15个,实施桃溪两岸景观带亮化工程。
深化整治兴乡村。2022年,永春县开展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提升行动,获评全省村庄清洁行动成效突出县。全县推进精美小城镇和美丽乡村建设,实施专项行动项目9个,整治裸房1.4万栋;实施乡村振兴试点村项目64个,获评省级乡村振兴实绩突出村2个、乡村治理示范村20个。达埔镇汉口村获评全国“一村一品”示范村,一都镇仙阳村入选全国“文明乡风建设”典型案例。
优化生态树形象。2022年,永春县持续强化大气污染防控,空气质量优良率达99.6%,外山乡获评全省“清新福建·气候康养福地”。全县落实河湖长制,推行水系连通及水美乡村建设,国、省控断面水质达标率100%。全年植树造林1.5万亩,治理水土流失4.5万亩;实施天湖山矿区保护和修复工程,完成矿山生态修复1200亩。
【社会事业】 社会保障统筹提升。2022年,永春县推动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衔接,落实帮扶措施6382条、资金1459.4万元。全县实施全民参保计划,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基本医疗保险参保率分别达99.4%、98.7%;落实关怀帮扶弱势群体措施,完成低保户、残疾人、慈善安居工程75户。
公共服务持续优化。2022年,永春县实施为民办实事项目57个,民生支出30.3亿元,占一般公共预算支出的81.1%。全年新、扩建幼儿园1所、中小学校舍4幢,新增学位1260个,获评省级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先行创建县;实施永春职专提质扩容工程,新增专业4个,扩大办学规模;深化校地合作,提升泉州幼高专附属幼儿园办学水平,泉州市高级技工学校永春校区签约落地。是年永春县深化公立医院综合改革,县医院被列入“千县工程”名单,与省附一医院建立紧密型医联体协作,打造省级品牌科室。永春县老年公寓及16所乡镇敬老院实现公建民营,湖洋镇吴岭村获评全国示范性老年友好型社区。
社会治理不断深化。2022年,永春县常态化推进扫黑除恶斗争,打造“宽松型”警务永春样板,平安建设“三率”居泉州市前列。全县开展安全生产大检查,加快安全生产标准化提升,完成1117家企事业单位标准化创建;实施碧桂园一期整治项目,是全市首个采取拆除重建,从根本上解决房屋质量问题的示范工程;完成重大节点信访维稳工作,获评“全国信访工作示范县”;深化双拥共建工作,实现福建省双拥模范县“五连冠”。